欢迎访问南京润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ABOUT US
行业动态
联系我们
联系人:华先生
电话:138-1394-8159
固话:025-84239036
传真:025-66163106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宝山路36号1栋2F
时间:2022-03-17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本次冬奥会开幕式秉承“简约、安全、精彩”的主旨,从一朵雪花故事的开始,通过AI算法、裸眼3D、AR增强现实、影像动图等数字科技手展现空灵、唯美、简约的现代艺术风范,传递冰雪晶莹剔透的浪漫感,呈现科技美学概念,空灵而浪漫,璀璨且精彩。
2008年夏夜,29个烟花“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经过天安门到国家体育场——“鸟巢”缓缓绽放,讲述中国人的奥运梦,展示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传统,走过的道路,用一场“无与伦比”的盛事告诉全世界:“中国欢迎您!北京欢迎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在全球人民心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
开幕式结束,外国友人在社交媒体的花式点评
时隔14年,亿万中国人的冬奥梦想被照亮,北京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世界焦点。三年前,总导演张艺谋等业内大咖的召集让黑弓Blackbow以视效团队的身份加入初创会。一路脑力激荡,昼伏夜出,视效团队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其中不乏有中国顶尖设计师、高校青年教师和数字艺术专业的优秀学子。凭借专业的能力和拼搏的精神,中国的视效团队用科技艺术创新演绎了他们眼中的中国式的浪漫,也让世人见证冬奥背后的中国设计力量!
视效设计幕后创作现场
创造历史的⼒量
在全球受到新冠疫情严重影响的背景下,冬奥会的举办面临着更多严峻的挑战,但中国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疫情时代的北京冬奥会也将成为全球“希望的灯塔”,而开幕式则成为了灯塔上亮起的**盏灯。
去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上强调,要突出“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全面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相较于2008年4个多小时的开幕式,这次全程不超过200分钟的开幕式,意味着幅度和时长都做了裁剪,在大幅度减少演员的数量后,巧妙的通过数字科技让其空灵而浪漫。
奥运历史上首次呈现微火火炬
前所未有的点火仪式已然创造历史,这次大胆的创新成功在奥运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总导演张艺谋所说:“点火的方式乃至火炬台的方式,是我们最大胆的一个设计和变革,百年奥运史上还没有出现过。”
由中国结和橄榄枝结合而成的雪花台,在凸显奥林匹克格言同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有限的像素点位中利用程序控制像素形成符合几何形状的动态效果,匹配物理灯珠点位。这是奥运历史上首次呈现的以绿色环保为核心原则打造的微火火炬。
它创造性的将手持火炬与火炬台有机结合,最大程度降低碳排放。地面影像和由数字光影矩阵组成的核心装置一同绽放光芒,各参赛国名字在其间联结闪耀,一起向未来!
奥运历史上首次以水墨动画风格呈现冬季运动
一滴中国水墨从天而降晕染开,幻化成黄河之水天上来,铺满全场、浩浩荡荡,奔腾不息,将“山水画”与“黄河水”的观念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兼具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的新时代图景。
激光在“冰立方”上描绘出运动人形及冬奥会历届举办国及举办城市名,这是奥运历史上首次以水墨动画风格呈现冬季运动,视效团队研究了中国书画的笔韵和技法,以传统笔墨精神再现冬奥历史。
这不仅是科技对中国传统水墨风格的解构与重塑,也是将“笔墨精神”与“奥运精神”相结合。展现了中国人借以数字科技对中国传统水墨独特的理解。
数字科技的⼒量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而这些内容的呈现需要与硬件技术的高度协同和完美配合,BOE(京东方)全球领先的显示技术和智慧系统,让开幕式的创意内容达到了**的呈现效果。
相较当前主流视频帧率普遍为25帧或30帧,此次开幕式的数字影像内容在制作过程中便提高了制作标准,每秒50帧的高帧率动态影像,让直接观感更为流畅。涵盖15个流程环节、包含约五千八百多秒的数字内容,约29万帧,渲染时长约2430机时。
开幕式上的视效画质达到全球顶尖的16K水准,平均一次出片需要100台渲染集群工作约3天,成片数据量约2T,为保证内容输出,我们还搭建了“渲染农场”以满足庞大的渲染制作量。
自2019年9月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频创意以来,视效团队共完成核心视觉设计100余版,核心装置编程40多版,设计效果图七千多张,多媒体视频汇报方案30多套。
《冰雪五环》
运用AI图像处理算法,机器学习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建立水墨纹理特征模型,以此生成风格化的山水图像。
场地中央“一方水”缓缓升起,逐渐成为一块冰,该数字装置实现了技术创新的五面裸眼3D效果。24道激光射向冰立方,在巨大的冰立方上雕刻历史,从往届冬奥会到北京冬奥会,在流光溢彩中,观众穿越着时空。
激光如画笔一般将水墨冬奥运动人形动画描绘而出,在创作过程中,视效团队将三维动画转化为激光机需要的点位数据,并实现快速的效果迭代,满足创意更新需求,这是数字科技对中国传统水墨风格的解构与重塑。
《构建一朵雪花》
这一环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支持,天空中伴有AR雪花同步下落汇聚。手持各国导视牌的女演员在这一环节中进行汇聚构建,代表全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汇聚在这场冬季运动的盛会当中。
虚拟雪花在地球的映衬下,象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雪花遨游天际,最终飞回地面中心,在万众瞩目下,缓缓升起。虚实间巧妙转化,“人类文明” 闪耀于鸟巢中央。
《雪花》、《致敬人民》
手拿和平鸽的小朋友不规则走入场内,脚下的光点随之亮起;穿着轮滑鞋的运动员在地屏滑动,雪花随之被抹去。运用动态人物捕捉,结合集群实时渲染服务器与大规模LED的超高分辨率影像,在演出现场呈现真实演员与虚拟影像实时互动的现实增强效果。
同时运用AI实时特效系统,无需被捕捉对象穿戴任何设备,基于视频信号即可完成同一时间内多达600个演员的位置追踪。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使用的AI实时特效系统不仅用于现场演出,也用于辅助演员进行节目排练,以及根据排练结果生成实时动画,以提高开幕式视频效果制作中拟人类角色动画的自然度、逼真度。
传统文化的⼒量
中国古诗云“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来江水绿如蓝”,中国文化素来对“春”有着美好的寄托,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开幕式当天,正值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在全球受到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之下,在上天给的命题中,一同沐浴春光迎来这场国际体育盛事。
视效团队用科技的力量和创新的观念,通过更与时俱进的、多维度的表达方式,将足够优秀的中国文化内核展现给世界人民,让世界人民以全新角度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的设计语言。让大众不仅仅是单纯地了解文化本身,更能够参与其中成为一部分,在创造出的这些视觉奇观里得到共鸣与共情,打造全世界人民的集体记忆。
仪式前表演:《一起向未来》
使用当下最流行的裸眼3D技术,将三维影像投射到表演区域,实现在主要观看位置的沉浸式体验。同时研究了大量的水、冰等材质的物理属性,结合LED的发光特性与裸眼3D的透视效果,实现了逼真的冰雪效果。中国传统纹样以及书法字体呈现的“福”字、“过年好”,结合地面冰雕效果,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与喜迎新年的欢庆气氛的同时,代表着中国对全世界人民的诚挚问候。
倒计时:《立春》
中国故事的开篇由二十四节气起笔,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承担起倒计时功能,从“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中国人的时间观、宇宙观,在此刻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代表春天的花朵绽放于纯净的冰面中心,393名演员手持发光杆随着韵律舞动,以光影互动表演展现数字科技分形美学。每一根发光杆在冰面映射出层层绽放的花朵纹理,象征着春的勃勃生机。
从花朵、风车、飞燕、柳条、蒲公英到空中璀璨的焰火。完成了由裸眼视效到物理空间再到实境表演三者的完美结合,实现了由“地”到“人”再到“天”的观念延续。
运动员入场式
场地中央向世界人民呈现的是汲取中国东南西北各地传统文化元素创作的纹样窗框及门楣。
用极富民俗文化、汇聚中国各地特色的的中华文化瑰宝作为核心元素,表达了以“中华之门”与“吉祥之窗”热切欢迎世界各国运动员来客的期盼与愿景。“吉祥之窗”内呈现中国大好河山,秀丽风光,希冀以自然之美联结运动之美,也为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新风貌提供窗口与平台,一睹中国新时代风貌。
《致敬人民》
这一环节以观念性的行为表演为主要形式,行走的动态如同画卷的“一开一合”,一幅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的宏伟画卷也由此展开。组图画卷两侧的中国结纹样,展现出特有的东方美学。
地面发光线与皑皑白雪相交织,轮滑演员推开地面实时生成的层层白雪,露出冰面由中国结丝带组成的“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发光口号线条。
正如张艺谋总导演和所有主创所期望的那样,通过开幕式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人真正的内心,看到了中国的数字科技艺术,展现出了中国人的自信与对世界人民的情感。黑弓Blackbow以“数字科技”为载体,以“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为立意,用科技美学向世界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历史会镌刻下这浓墨重彩的一笔,世界也将感受到冬奥背后的中国力量,感受到冬奥背后的数字科技力量!